你还在烦恼这些吗
一键通话点击咨询袁希福创办 专注中医抗癌
2017年6月,79岁的李向军(化名)被确诊为贲门癌,在新乡第二人民院化疗后不到1个月,老人家又开始吃不下去饭了,这次比刚发病时更厉害:他甚至连口水都喝不下去!断断续续共接受7次化疗后,医生让年近8旬的李向军口服阿帕替尼。
数月过去,病人身体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日趋好转,反而是每况愈下:从以前的80公斤直线下滑到60公斤,只能喝点稀粥,每天大便4、5次,虚弱到连走路都费劲。
是药不管用还是这个病没得治了?乱了心神的李向军一家谁也不敢往深里面想,直到2018年5月16日,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口中,他们才得知尽管老人家服用的药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胃癌靶向药物中唯一一个口服制剂,但服用阿帕替尼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必须要做基因检测,基因突变是靶向治疗的必要前提!
“不同于传统化疗药好坏细胞都杀,靶向药物的原理是找到致癌突变基因后‘精确攻击’,这就像打鸟一样,鸟在树上,你想打鸟,首先得瞄准鸟,你连树上有没有鸟你都不知道,想着凭运气打两下试试怎么能行?不做基因检测,不知道有没有基因突变就吃靶向药说白了就是盲吃!如果肿瘤细胞中没有可用的靶点,再好的靶向药吃了也是白吃!”坐诊过程中经常见到患者不做基因检测就盲吃靶向药物,袁希福院长愤慨不已:“打鸟的时候打不住鸟,子弹没有打住树还好,打住树树能不受影响?你吃药没有靶点,药在身体内怎么可能不影响病人身体?用药的时候药物副作用、耐药性,都是医生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没有经过基因检测就叫吃靶向药试试,这样的做法太不负责,说句难听的,就是谋财害命!”
你还在烦恼这些吗
一键通话点击咨询经验分享
患者, 胃贲门癌 ,2024年12月因进食不畅发现异常,在肿瘤医院确诊,后到北京手术+化疗。然而4个月后2025年4月复查发现,
我要咨询我是不是过度治疗了呀,院长 ?来自青海的刘女士在诊室里迷茫的问道。 2016年,刘女士在青海省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了卵巢癌
我要咨询我现在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这些年我每天最少5公里,是从不间断的 !诊室里,宋师傅声音洪亮,底气十足。眼前这位面色
我要咨询患者, 子宫肉瘤 ,2023年12月确诊,随后手术并配合化疗6期,复查肺部结节增大,考虑转移,晚期。当地医院建议免疫、靶向
我要咨询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审号:(豫)中医广【2025】郑第 03-03-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