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烦恼这些吗
一键通话点击咨询袁希福创办 专注中医抗癌
在会诊室,来了一位2014年的老病人,黄某,乳腺癌,目前健康。她的老伴怀疑食管癌,于是陪同前来。在聊天时,患者说起了一段经历:
2014年治疗时,她先吃的中药,吃了一段做做CT像那个小核桃了,后来又吃一段成了一个瘢痕。但是家人感觉还是不保险,就非让去手术,切了以后又做放疗,她感觉整个身体就比不上以前了。说这事的时候,黄阿姨忍不住后悔,”幸亏当时医生说我年纪大,不能化疗,不然才不行呢!“ 她一再说自己是”过度治疗“了,明明已经稳定了,就不该手术。
这样的例子我们也见过不少,那么“病情稳定后,为了斩草除根,再去手术+放化疗,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呢?”
“过度治疗”的误区不可犯
以上文为例,黄阿姨好在身体还算康健,后续没有出现问题。可即便如此,术后还是感到身体不如之前。这样的情况有利有弊,它打消了家人的顾虑,肿瘤确实切除了,结果上看还可以接受。
但是,这也给我们敲了警钟。哪怕是已经明显感到有效的老患者,有时也经受不住”除恶务尽” “斩草除根” 思想的驱使。
我们接诊的病人中,也不乏运气较差的情况:有的开始耐受不住化疗才来吃的中药,可是症状稍有好转后,立马又去化疗了,后来老人直接被送进了ICU。问他们:“怎么突然这么着急?为什么不能等老人恢复些再去?”,得到的回复让我们也难以作答,“我们不去化疗,家里亲戚都认为我们是放弃治疗了,不愿意给老人看病。”
我们一再强调”过度治疗“的误区,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十分复杂,不单单是医生的责任,为了保险,强行治疗;更多是社会上人们对癌症认识不足,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把“常规治疗”当成了“必须”,把“消瘤”等同“救命”。导致患者走上了弯路。
所以,遇到这类情况,还需以患者的主观意愿为先,因为旁人的建议和想法哪怕错了,他们也不会为结果负责。袁希福院长一贯强调“平衡”的治疗理念,想尝试攻伐消瘤,可以,不过一定是建立在身体状态良好的基础上进行。
很多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肿瘤是一种慢性全身消耗性疾病,它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评价疗效不能用简单的单一标准来判断。
现在对于大多数药物治疗不敏感的肿瘤或晚期肿瘤病人,一味强调理论上的完全缓解(复查肿瘤病灶消失,持续四周以上就叫完全缓解)或指标的一时稳定,其实是不切实际的。这样会导致医生或家属为了达到“完全缓解”而出现过度滥用治疗,损坏患者的身体。而人体的元气损伤太过,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虚不受补,此时哪怕癌细胞被“全灭”了,患者也难活不下去。
你还在烦恼这些吗
一键通话点击咨询经验分享
上了年纪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差,元气亏虚,被确诊后通常无法手术、放化疗,束手无策的医生往往会让病人回家,并告知家
我要咨询当高龄成为治疗的壁垒,西医无奈宣告无法手术或放化疗时,那些被岁月与病痛双重围困的老人, 年纪这么大,西医都说没
我要咨询当西医的治疗方案宣告失败,明确表示没有办法,甚至让准备后事之时,那些被逼至悬崖边的患者,此刻寻求中医药治疗,还
我要咨询当患者因严重副作用而无法耐受化疗时, 当尝试化疗效果不理想,身体越来越差时 ,治疗的路径便显得格外迷茫。此时 纯中
我要咨询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审号:(豫)中医广【2025】郑第 03-03-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