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烦恼这些吗
一键通话点击咨询袁希福创办 专注中医抗癌
袁希福院长提到“但凡我治疗过效果好的病人,都是主动抗癌,乐观的病人”。癌症是一种身心性疾病,不少患者现在也都知道,想要身体好,每天都要保持好的心态,可是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望“ 癌 ”生惧,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这份恐惧究竟该如何克服呢?
1、直面恐惧,“家庭式抗癌”
癌症影响的是一个家庭,一个患癌,全家人的正常生活都会被打乱。家属也会迷茫无助、恐慌绝望,甚至病急乱投医、盲目问药,这些情绪很难隐藏,反过来又影响患者,施加无形的压力和负担。
我们发现:乐观的病人,往往家庭氛围浓厚;或孝子贤孙,又或家里有个主力骨,统筹一切事务。袁希福院长认为:“医院只是肿瘤治疗的场所之一,家庭才是康复的最佳场所。”
所以,改善情绪首先要家属先振作起来,用“自家人”的身份,为癌症加油、鼓劲,打消患者的恐惧,使患者由消极被动地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治疗。
2、群体抗癌,抱团取暖
袁希福院长大力倡导“群体抗癌”,因为尽管我们总对癌友说:“癌症≠绝症”,“肿瘤是慢性病”,带瘤生存、合理适度治疗可以有限延长生命。但多数病人还是听不进去。这就需要通过“病友的实例”现身说法,去证明,这样才能改变他们的错误认知。
美国研究院曾对 4000 名男女进行为期 12年的调查,把他们分为“社会活动活跃”和“与社群疏离”两组。结果发现:“社群疏离”组男性患癌死亡人数,较“社会活动活跃”组高 2~3倍;女性则高 1.5~2 倍 。
而在国内的调查结果也显示,近3万名参与抗癌非正规团体活动的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抗癌群体不仅可以更正癌症病人的观念,对抗癌重拾信心。还会提供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这种同伴互助的感觉,就如同部队战友情一样,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影响癌友的后续治疗。
你还在烦恼这些吗
一键通话点击咨询经验分享
2024年7月,患者被查出患有肺腺癌,还不到2个月,病情就出现了进展,开始化疗后效果不佳,之后又先后更换了两次化疗药物
我要咨询在门诊上,几乎每位癌症患者家属在确定治疗方案后,都会提出一个共同的疑问: 袁院长,服药期间有什么需要特别忌口的
我要咨询张师傅,直肠癌,2024年11月份因大小便困难在第四人民医院确诊,后转院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做造瘘术,并在 术后化疗4次 。自
我要咨询高阿姨说:我是 晚期 ,子宫间质肉瘤转移到双肺上,新疆肿瘤医院给我说 只能活3个月 ,我说想吃中药了,主任说你吃那个
我要咨询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审号:(豫)中医广【2025】郑第 03-03-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