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烦恼这些吗
一键通话点击咨询袁希福创办 专注中医抗癌
近日,一位乳腺癌患者来诊。当袁希福老中医问及病情时,患者这样说道:“以前就来咨询过,那时候您就建议我做手术了。我也去过医院了,但是到了那里医生的话把我又吓出来了。他们给我说“像我这么大年纪做手术的案例也有。但是手术很成功,可做过以后几个小时并发症就出来了,人立马就过去了。”他们既不敢给我保证效果,又一边给我说,你不切不出一个月就会烂(肿瘤溃破)。我这一听就感觉很害怕,就不想再做手术了。”
“我现在就不能想那个医院,一想就回忆起住院的情景,心里特别闷,特别恐惧,现在一到一个地方,一看(楼)顶可低就害怕,连电梯都不敢坐。”“上次你就给我开药了,可是我迟迟没吃,那是我个人原因,我对治疗没信心提不起吃药的劲儿。”
针对患者这样的情况,袁希福老中医告诉她:“手术确实有风险,可他说的那是手术意外,既然是意外那就不是必然,是个别人会出现,不是都发生。”“您现在已经转移了,要是真不愿意手术,也不必勉强。我会尽力用中医治疗去帮助您,但您自己不能放弃,自助者天助一定要主动配合治疗。”
据悉患者曾来我院咨询三次,第一次来诊时袁希福老中医便建议她“尽早手术切除”,但老人到郑大一附院咨询后,医生的一番话语,却让她本就脆弱的心灵又增添了一份阴霾。再加上在医院病区见到化疗后的其他患者“齐刷刷的光头”又打击了她的信心,遂前来我院进行第二次咨询,本来已经开药治疗,但患者因始终没有扭转心态导致迟迟未用药,近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故再次来到我院问诊。
其实,这位患者的问题并非个例,许多癌症患者确诊后也是如此,不仅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还会直接影响治疗依从性,不愿配合治疗,贻误治疗时机,耽误病情。从医近四十年,见过无数肿瘤患者走入弯路的袁希福老中医早些年便认识到这个问题,他提出“肿瘤患者切勿信心不足成遗恨”,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管控负面情绪。
那么,如何更好地帮助肿瘤患者调节心理呢?
袁希福老中医总是强调:唤起家庭成员对癌症患者的关爱与心理支持是治疗癌症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当家属沟通不当时,反而会导致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家属给予患者帮助的方式方法极为重要。要帮助患者调节心理,袁希福老中医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其一, 家属不要强化“病人”概念。任何人都不会喜欢“病人”这个称呼,有时当家属过度照顾、关心患者时,往往易让患者产生“你是病人,你需要帮助”这种想法,无形中反而给他贴上了一张“病人”的标签。因此,家属在表达关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尺度。
其二, 家属不要在患者前装没事。有些家属外表装着没事,瞒着患者,可内心却掩盖不住焦虑,从而影响到日常行为。紧接着通过日常的点点滴滴又把焦躁的心情传染给了患者,因此,若要开导患者,首先家属自己也要寻求心理帮助,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对面对患者。
其三,借助病友的力量。袁希福老中医曾言:“对于心理防线容易崩溃的肿瘤患者而言,旁人的安慰,有时会变成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时候患者就需要榜样的力量。”因此,若是家属难以安抚患者的情绪时,不妨尝试寻求群体的帮助,通过社会上的抗癌互助会,病友会等,找寻一些与患者身份对等的病友,通过他们的成功抗癌实例,激发患者的信心。
你还在烦恼这些吗
一键通话点击咨询经验分享
患者, 胃贲门癌 ,2024年12月因进食不畅发现异常,在肿瘤医院确诊,后到北京手术+化疗。然而4个月后2025年4月复查发现,
我要咨询我是不是过度治疗了呀,院长 ?来自青海的刘女士在诊室里迷茫的问道。 2016年,刘女士在青海省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了卵巢癌
我要咨询我现在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这些年我每天最少5公里,是从不间断的 !诊室里,宋师傅声音洪亮,底气十足。眼前这位面色
我要咨询患者, 子宫肉瘤 ,2023年12月确诊,随后手术并配合化疗6期,复查肺部结节增大,考虑转移,晚期。当地医院建议免疫、靶向
我要咨询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审号:(豫)中医广【2025】郑第 03-03-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