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烦恼这些吗
一键通话点击咨询袁希福创办 专注中医抗癌
近日,一位胰腺癌患者来诊,面色无华、吃不下饭,不知饥饿,贫血严重,嗜睡。患者一坐下便问,“袁院长,我听话癌症病人要运动,你说我是多运动好,少运动好,还是不运动好呢?””
▍康复运动应有“ 度 ”
有这样一个故事,市民张先生,患有前列腺癌。3个月前,他突然听一位朋友说运动有利于癌症患者身体康复,于是他好像觉悟了,每天早、晚都要锻炼 1 个小时,买了十多种运动器械。可练着练着,张先生总是疲乏无力,除了有感冒、发烧的症状外,还觉得胸闷、想吐。他到医院复查,医生指出他是运动量过大,导致免疫力下降所致。
针对运动这块,袁希福老中医是这样解释的。“不是说运动就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肿瘤的复杂性决定了每位癌症患者的情况都不同,例如骨转移,血小板减少的病人,他们哪怕是很安全的运动,也不适合。 “运动锻炼的作用就和风吹火旺一个道理,体质还可以,说明柴火足,欠一点火势,风一吹,柴火自然就被吹得更旺了。”
可像提问这位胰腺癌病友,面黄、贫血,就是在说她体质较虚,这样的病人,气力本来就不足,再去运动,对她而言就属于疲劳过度,这样反而会伤气。《素问·举痛论》中,提到“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疲劳过度,会耗“气”。
不可否认体力活动对防癌、抗癌的帮助,纵观国外医学网站,也都可以看到给癌症患者的建议是:癌症患者需要运动,可以在治疗期间运动。《国际防癌守则15条》 也建议人们要 “经常性适度运动” 。美国肿瘤护理学会推荐的常规临床措施中,把运动列为治疗肿瘤相关性疲劳、厌食、早饱、腹胀、便秘等症状的非药物方法。但运动锻炼适合的是那些体质尚可的患者,或是年轻患者。如果体质本来就弱,就不要勉强了。
一般来讲,不同类型的病人,运动建议不同
1.身体偏弱的癌症患者,建议等到太阳出来后才能出门活动,因为太阳出来后,绿叶与阳光结合起到光合作用,可以吐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对人体有好处,所以说早上晨起锻炼一定要等太阳出来后,这样可以吸收到更多的氧气,绿荫底下更好。
2.身体差,起不了床的病人,他们往往没有力气运动,但也不能让他们一直窝在床上,容易生褥疮,家属可以找个凳子,让病人多晒晒太阳也是好的。
3.癌症患者的运动量多少,应当遵从适量原则。不要想着身体恢复了,每天走个十里、八里路,平常运动要以不感到累为标准,选择轻中度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散步 。
4.要做功能恢复训练,在术后、放化疗后某些淋巴水肿、放射性溃疡等并发症会出来,需要患者提前做一些康复训练,以帮助身体恢复。
5.骨转移患者,骨头脆,即便是气功、太极拳这类柔和的运动也需要特别小心,有时候可能绊倒一下,都会导致骨折。因此,骨转移患者建议平时佩戴护具,不要做大动作幅度的运动。
6.贫血,白细胞较低的患者,有严重贫血的患者应该延迟运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直到贫血得到纠正;白细胞较低的患者,要等到其白细胞计数回到安全水平。
7.放疗的患者应避免照射皮肤接触氯(例如游泳池)。留置导管或营养管的患者应避免导管接触游泳池、湖泊、海水或其他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
以及对导管区域的肌肉进行活动时要避免导管滑脱。
你还在烦恼这些吗
一键通话点击咨询经验分享
2024年7月,患者被查出患有肺腺癌,还不到2个月,病情就出现了进展,开始化疗后效果不佳,之后又先后更换了两次化疗药物
我要咨询在门诊上,几乎每位癌症患者家属在确定治疗方案后,都会提出一个共同的疑问: 袁院长,服药期间有什么需要特别忌口的
我要咨询张师傅,直肠癌,2024年11月份因大小便困难在第四人民医院确诊,后转院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做造瘘术,并在 术后化疗4次 。自
我要咨询高阿姨说:我是 晚期 ,子宫间质肉瘤转移到双肺上,新疆肿瘤医院给我说 只能活3个月 ,我说想吃中药了,主任说你吃那个
我要咨询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审号:(豫)中医广【2025】郑第 03-03-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