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希福创办   专注中医抗癌

舌癌的几款药膳食疗方法

作者 : admin 发布于 : 2022-09-17 08:21 点击数 :

  舌癌是现代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后对患者的说话、进食及吞咽都有一定的影响,且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确诊后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对舌癌患者来说,合理的治疗虽然重要,但对机体的调理同样必不可少,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益处,尤其是食用一些药膳进行食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舌癌的几款药膳食疗方法吧!

  中医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医食同源,在我国中医范畴里很早就把食疗当做主要的治疗方式。《黄帝内经》中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观点,近代医家张锡纯同样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合理选择食疗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所需营养,提高患者的体质,而且一些食物本身具有抗癌、防癌功效,合理食用对抑制病情发展有重要作用,促进患者能够早日实现临床康复。很多患者和家属都不知道如何进行食疗,通过下面介绍的适合舌癌的几款药膳食疗方法,一起来了解下吧!

  舌癌的几款药膳食疗方法主要有:

  1,梅肉红茶

  组成:梅干1颗,红茶50mg,热开水200mL,甘蓝菜少许。

  制作:将梅干去果核,将果肉切碎。将切碎的果肉放入大陶瓷碗中,另加红茶混合。将热开水倒入碗内,搅拌即成。饮时加少许甘蓝菜汁,味道更佳。

  用法:不拘时服。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消食。

  适应证:适用于舌癌、颊黏膜癌,长期受到外邪侵袭,致使气滞血瘀,终结成块者。

  使用注意:茶叶有兴备的作用,晚饭后不宜多用。

  2,升麻炖大肠

  组成:升麻15g,黑芝麻100g,猪大肠1段(约30mL长),生姜、葱、精盐、绍酒各适量。

  制作:将猪大肠清洗干净,把升麻和黑芝麻装入猪大肠中,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葱、生姜、绍酒。将沙锅置炉上,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3小时,即可饮用。

  用法:佐餐服食,1剂/天。

  功效:升提中气,补肝益肾。

  适应证:适用于舌癌热毒蕴结、晚期疼痛不忍者。

  使用注意:对脾弱便溏者勿用。

  3,白糖五丁

  组成:西红柿2个,苹果、嫩梨各1个,香蕉、黄瓜各1根,白糖100g,精盐少许。

  制作:黄瓜去瓤切丁,用盐渍30分钟,沥干水分,西红柿、苹果、梨、香蕉各去皮切丁,然后和黄瓜一起撒上白糖50g,腌30分钟,即可食用。

  用法:吃时撒上白糖50g,也可放上一块冰砖,拌匀后,代甜点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调理胃口。

  适应证:适用于舌癌合并感染有热者,一般可有灼痛感,有时流涎,口气腥臭,间有烦躁、便秘等症状。此膳尚可用于预防结肠癌。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之便泻者不宜服用。

  4,西瓜皮炖排骨

  组成:大西瓜的中果皮1/8个,排骨150g,冷水1920mL,精盐、油少许。

  制作:将西瓜皮清洗干净,削去外皮,将其切成小丁块,再将排骨清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冷水,用大火煮沸,加入西瓜皮丁,再用小火煮20分钟,加少许精盐、油,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降火,扶正祛邪。

  用法:早、晚各1次。

  适应证:适用于舌癌晚期和手术后及放疗、化疗时,对癌症身体虚弱者有一定的作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5,竹叶鸽蛋

  组成:淡竹叶50g,清水300mL,鸽蛋10个。

  制作:把淡竹叶置于锅内加入清水后放入鸽蛋,共煮熟后,再把鸽蛋取出破其壳后再置人锅内共煮,另取少许鲜嫩淡竹叶用开水烫热,迅速取出置于盆子底部衬底,把鸽蛋放在盆上,食用鸽蛋。

  用法:2次/天。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适应证:适用于舌癌和其他癌症手术后身体虚弱并伴有口干者。

  使用注意:伤食积滞者少用。

  通过上文对舌癌的几款药膳食疗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广大舌癌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由于不同患者的病情、体质、症状等各不相同,在使用药膳进行食疗前一定要咨询相关的医生,避免影响患者的病情。

【请您一定看一下】或许在坎坷的求医路上,您已经走了太多弯路,心灰意冷,但我们相信,任何人都对生有着强烈的渴求,放弃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家人的残忍。每次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鼓励着患病的子女,看到孝顺的子女陪伴着患病的老人,看到相濡以沫的夫妻不离不弃的相互扶持,我们都会由衷感慨,还有什么比家庭的幸福美满更重要呢?请抓住每一线希望,给自己,也给家人一个美好的未来!抗癌救助热线:0371-63962677或0371-86172577

你还在烦恼这些吗

一键通话点击咨询

经验分享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70号(河南博物院对面) 咨询电话:0371—63962677  / 0371—86172577 微信:xifusos        备案号:豫ICP备14015119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审号:(豫)中医广【2025】郑第 03-03-059号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返回首页